認真文,不涉及統獨、藍綠意識,單純討論兩岸的行政問題。
這幾年中國大陸的金融市場暗潮洶湧,有許多地下管道透過網路金融服務從事高風險的放款與借貸,中國大陸為了避免可能的金融風險,於是決定網路金融實名制來做有效控管,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這個"由上而下的風格"。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十三 五"這個名詞?
https://goo.gl/7LwI72
十三五是指中國大陸的第十三個五年計畫,涵蓋2016~2020的發展政策方針。
當十三 五的政策綱領出爐,中國大陸的各級政府、公家單位就紛紛根據十三 五的政策綱領定出各自部門的規劃,例如十三 五決定要鼓勵年輕人創新創業,各地方政府就訂出了一堆鼓勵創新創業的基地建設方案,接著天朝的官員會到地方巡視一下表示發展十三 五重點政策的決心,接下來五年各級政府單位就開始執行政策、檢視成績、出檢討報告。
台灣有沒有類似的東西?
台灣當然也有,每個單位都有各自的白皮書規劃,例如:
http://crm.biopharm.org.tw/wb/
兩岸的政府都會做這種政策綱領,也都會按照政策綱領施政,但兩岸有各自的問題。
1.台灣的問題
台灣的公部門特色是"分析與執行脫節",有待過公部門的人就知道裡面的人花了非常多的時間在做報告跟跑公文,就像銀魂新八的眼鏡一樣,公部門裡一本一本的報告、公文書才是主體。
那麼這些報告、公文是誰在做?
很多時候是基層的約聘公務員、替代役、委外的專案單位在寫,每年就拿去年的報告書格式來改,去年有哪些段落章節、今年就跟著寫甚麼章節,去年有哪些報表、圖說,今年就更新這些報表、圖說。
常常寫的人本身就不專業了,寫出來的報告當然就不具備施政參考的價值,
如果真的拿這些不專業的報告施政,就會出現"進文化部替代役得先拿諾貝爾獎"的情況。
http://www.thenewslens.com/article/27215
很多人批評文化部傲慢,但相信我,這絕對不是因為傲慢,一定是寫這個規定的人真的不知道這些國際獎項多難拿,所以問題在不專業,而不是態度。
每年拿舊的報告來改,自然就跟不上世界潮流,寫的人不專業,寫出來的報告自然就只是在應付交報告的要求,執行的人當然也就不會跟著報告的綱領來做,當然就交不出拿了稅金執政該有的成績。
2.中國大陸的問題
中國大陸的各級政府倒是很認真、很花錢在寫他們的報告,而且也的確按照政策在施政,所以我們可以一直細數大陸完成的各項重大建設與進展,例如 https://goo.gl/B93qE5
但中國大陸的問題就在於缺乏民間的監督,所以同樣的工程可以用台灣的十倍預算去蓋,裡面八成的錢被貪腐掉,兩成的錢仍然是台灣預算的兩倍所以看起來光鮮亮麗,就像chenglap大說的:"車子裡面看到的世界"
但花掉的預算就債留政府,不知道哪一天會爆開,所以這兩年人民幣一直有一些很奇怪的調控,同時要解決錢荒、匯率、人民幣國際化等問題,將來一定會對台灣有實質的影響,
有興趣的人可以google"中國 地方債 博客",看博客比看新聞深入。
所以中國大陸的體制底下,做出來的能看到的成效會比台灣好,但缺乏民間的監督,所遺留的負面資產例如汙染、債務、通貨膨脹也比台灣嚴重很多。
我們看對岸調薪水調得很快,但我們在海峽這一側看不到對岸"非城市的大多數"。之前路邊買了本禁書講農村問題,一個老人家每天工作十二個小時,每天賺到的錢剛好可以抽一包菸,但"四萬億"之後每天賺到的錢連包火柴都買不起,生了病只好去犯罪"故意坐牢",至少包飯每天還有兩根菸抽。
我們一陣子會看到一次大紀元講農村土地徵收農民示威抗議,那些都在沿海人多的地方,你看不到整個內陸、大西北多少農民活不下去,整個村子湊旅費給兩個人到北京上訪,(可以google一下"上訪"是什麼)
出村子口就被流氓攔下來打死,不要給他們打上26、狼性標籤,作為人,看了這些故事都會哭。
我特意挑了問題來講不是為了批評特定對象,而是想討論一下台灣怎麼做能更好,我相信民主的台灣不會再選擇犧牲中下階層使富人更富的路。
在過去幾年,透過g0v以及許多人的協助,台灣逐漸完成了政務官資訊透明化的工作,現在至少哪個民代在議會裡提甚麼案、投甚麼票、發甚麼言我們看的到,當執政黨要推一個跟前執政黨一樣爛的法案時我們可以不被蒙騙。
行政機關資訊透明化是另一個更大的挑戰,資料量更多,權責更難釐清,但如果我們真的完成了這個工作,使得一般人民得以監督行政機關的施政並責成政務首長,那時台灣的行政才會變的專業而有效率。
再厲害的阿伯也沒有辦法一個人對付整個行政體系,我們需要的不是選出第二第三個阿伯,而是透過透明化的資訊由下而上的影響行政體系。
g0v每週都有一堆新的課題,許多人持續燃燒自己的時間在資訊透明化上做努力,
如果你有機會,幫幫g0v,幫幫台灣。
http://g0v.tw/zh-TW/index.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